教与学

教与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与学 > 正文

管理教研室召开第十四周教学例会 ——持续推进课程建设,创建高效教学团队

发布时间:2020-12-08阅读数:

高校课程建设作为大学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它的目标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如果说教学是一出舞台剧,那么课堂教学就是表演的前台,课程建设就是准备的后台。继前期对于课程建设的文件进行深入讨论后,124日15:00,管理教研室开展了第十四周的教学例会,对于课程建设进行了更深层的工作部署。本次例会由管理教研室主任苗咏丽老师主持,管理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

管理教研室召开第十四周教学例会——持续推进课程建设,创建高效教学团队

管理教研室例会图片

此次教学例会主要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管理教研室全体老师们对于课程建设工作的推进细化。老师们一致认为,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实践证明,精品课程建设单凭一个人难以完成,教学团队的工作模式才是教师群体建设精品课程的最佳选择。

鉴于目前存在的问题,管理教研室首先确立了教学团队通过课程负责人制度,实现团队负责课程教学质量建设的“常态教研”。针对教研室承担的三门主要课程,选择各自的负责人并遴选团队成员。

最后确定了苗咏丽老师负责《经济法》课程建设,朱晶晶老师主要负责《管理学原理》的课程建设,《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则主要由张娟老师负责,并选定了各自的团队成员。

其次,积极推进团队负责课程的过程性评价,对此,刘潇老师认为,需要开展课前自学、课内深化及课后拓展的教学流程,建立过程性学习评价方式。最后,需要做好课程教学质量改进工作总结,比如学生评价,建立案例库,试题库。赵晶晶老师认为应该加强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监控,反思和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王琛老师和荆郭霞老师也提出了各自在上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且认为,案例库及试题库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赖后续的跟进及补充。

例会第二个部分是关于“1+1>2,双院融合”的工作分配。“双院融合”是我集团的特色教育,自开展以来,各院系持续开展完满教育与学术教育融合工作。为了进一步提升融合活动质量,培养学生领导力,各教研室也积极联络书院,组织老师们参与活动。管理教研室的老师们确定了接下来三周内与太行书院的合作内容,主要围绕“组织建设与团队管理”展开系列讲座。大家积极参与讨论,并各自根据自己的授课时间确定了讲授内容。

例会的最后,朱晶晶老师分享了“教父”柳传志关于他在联想激荡的35年中所经历的事件及个人感悟。作为改革开放的第一代企业家,“IT”教父柳传志无疑是联想的魂。现今已成为世界级巨头品牌的联想,其发展道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1990年联想走上自主品牌之路,到2004年,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跻身世界舞台,再到现今资产规模超过5000亿元,旗下拥有20余家成员企业,这三十多年间,柳传志没有辜负时代,这一路崎岖坎坷,但改革创新不断。同时,联想能够在每一个决定企业生死的关口做出正确的选择,与柳传志的几次战略息息相关。在股权改革方面,建立股权制度,总结管理规律,打造企业文化,提出著名的管理三要素: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在面对外资PC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市场时,为了捍卫国有品牌,进行了企业内部的大力改革,并提出“龟兔理论”,并购IBM,进军国际市场,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树立信心,并积累了诸多宝贵经验。在企业发展上,从最初的PC到投资的多元战略,推动了公司的业务发展与布局,在资本市场方面亦有所突破。使得PC硬件起家的联想变成一家多元化控股公司。产业报国是柳传志给联想提出的目标,朱晶晶老师认为,未来的联想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要想做一家值得信赖并受人尊重的全球化企业任重而道远。老师们深有启发。

通过此次例会,大家在不断总结交流,确立教学团队,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相信管理教研室的全体教师能再接再厉,砥砺前行,将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迈上新台阶。


(作者:管理教研室 编辑:cuil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