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0日是中国品牌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通过科特勒咨询集团增长实验室进行了全球首播,在直播中,菲利普•科特勒分享了新冠时期他的一些思考和感悟。观看此直播对于学习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有着诸多的益处。
为了更好的学习菲利普•科特勒先生关于后新冠时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新思维,2020年5月18日21:00闫晓珊老师通过腾讯会议与营销1902班的六位同学开展了心得交流。通过心得的交流和分享,使得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了菲利普•科特勒先生关于营销战略的新思维。每个同学就此次学习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和领悟。

图片
王丽文同学认为,对于疫情后,我们国家应该由竞争而转向合作。同时,消费者的购买方式,会大多数由实体商店转向网络平台购物。许多人会从高消费的幸福转向通往美好生活的其他途径做为现代社会消费者更多的选择。疫情后企业比较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寻找机会生产人民满意的替代品牌。在疫情之后将会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带来新常态。而在这同时大部分行业会复苏但少部分行业将会滞后甚至无法复苏,这就需要国家进行社会援助。而对于企业应该依托现代大数据,互联网这些技术手段来改变营销载体使营销方式多元化。同时,企业经济应该重视环保指数,把它纳入一个重点项目并且积极提升自己的品牌与技术。
李璐雅同学觉得,科特勒先生的营销理论归根结底就是四个字:顾客价值。六个字的话就是:顾客管理价值。而企业的目的就是创造顾客、满足顾客。他认为新冠可能促进一个更有爱心的资本主义出现,更有爱心的资本主义表现在我们会在教育系统上花更多的钱,让人们更容易就业。疫情期间随着人们习惯于在网上订购食物和其他东西(比如衣服),似乎在疫情结束后就没有什么理由再回到线下商店购物,因此每一个公司都不得不必须创新前行,毕竟只有创新没有营销就没法卖产品;只有营销就没有产品可卖。
贺清日同学认为,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需要兼顾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这需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如何正确把握疫情防控与企业复工复产之间的关系,如何降低企业生存发展的后顾之忧这是中国企业需要时刻准备着的事情,响应国家号召,自主根据疫情能够适应新形势,能够变通。根据菲利普•科特勒国家应该给予适当的企业帮扶,减轻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
张鸿飞同学认为,菲利普•科特勒就中小企业来谈,国家需要实现有序复工、实现企业正常运营,是社会正常运转的现实需要。近期,确保国有企业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努力把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全力以赴保持生产经营稳定运行。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考核就是导向。在非常时期,通过对考核方式进行灵活调整,有助于企业减轻压力,减少后顾之忧,国家应该估计银行机构通过压降成本费率,加大企业特别是疫情防控和群众基本生活提供必须产品和服务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郑文同学觉得,新冠病毒的流行导致大规模的人员隔离和经济滞留,面对疫情,消费者囤积卫生纸、药品和其他商品,再到后来一些企业因隔离而倒闭,购物中心,零售处的日子将会越来越艰难。新冠病毒将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各国会将更多的走向合作。疫情过后再回到正常的新常态的时候,品牌依旧是企业和销售者选择的中心。其次企业的两个核心功能是创新和营销。任何技术的突破,如果没有和顾客价值的关联,没有用营销来转变顾客价值,你的创新就是没有意义的。任何成功的企业不是去适应市场,而是主动。用创新去创造市场,用营销实现连接。对优秀、合格的销售人员来说,他做的工作是要有效的把公司产品的价值解释传达给顾客,帮助顾客树立价值型购买标准。同时营销是促进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要努力学好营销知识,不断地学习营销最佳实践,做一名新时代的合格营销者。
郭子淳同学认为,当我们面对疫情的时候,也许会发现直销渠道更有效。但是当疫情过后,再回到正常的新常态的时候,品牌仍旧是企业和消费者选择的中心。品牌依然是企业运营最重要的资产。任何成功的企业,不是去适应市场,而是要主动用创新去创造市场,用营销实现连接。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因为我们今天处在一个永续的、不断的破坏式创新的时代。任何一个公司都没有办法停滞不前,必须不断前行。
最后,对于同学们的心得分享,闫晓珊老师做了总结。菲利普先生的直播,让我们明白消费者和企业在面对疫情中会做出什么反应,这场疫情会怎样改变我们的对资本主义的观念,同时中国会何时走向全面的经济复苏。菲利普先生的讲话对我们营销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我们仍然要根据中国具体的情况了解营销、思考营销和学习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