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当前的线上教学是很贴切的。如何做成线上教育就成了每一个老师需要认真思考的必答题了。经过近两个月来线上教学的准备工作和实践工作,我对线上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最初,我把线上教学当成特殊时期的替代方式,努力学习录屏、剪辑、让视频画面更流畅,尽量还原课堂的原貌。随着线上教学工作的开展,我开始思考如何把线上教学作为补充工具,应用到线下教育中去。后来,在听完前辈李安老师的线上教学分享后认识到,我们不能仅仅从教学工具、而要从教育的本质来看待线上教学,应该把线上教学当做是一场教育变革。
线上教学的特点是将完整的知识分解或碎片化,每一个知识点用6-10分钟来讲解。这就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曾经包含在整体知识系统里的思维降阶化。如何弥补这个天然的缺陷呢?在《财务会计》课程网上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一、随堂练习碎片化
《财务会计》这门课程涵盖了“企业会计准则”的方方面面,知识点多易混淆、计算分录等难度较大。随堂练习的主要作用就是要让学生们把老师在备课时分解成碎片(或知识点)的那些“符号单元”(包括老师的录屏、文字、挂图、资源包)一个一个的“了解”或“认识”或“掌握”。在这个环节,内容和形式同等重要。我选择判断题、单选题、填空题等客观题的形式,通过qq群抢答、学习通发起随堂测验的方式,将碎片化的知识点揉入课堂。这样一方面能在随堂测验环节发现学生知识掌握中的盲点,另一方面,也能促进他们认真听课、提高互动效率。

随堂练习1

随堂练习2
二、课后作业结构化
课后作业的主要作用就是要让学生们把掌握的碎片化知识还原成它们本来的结构化体系(把碎片化知识点还原为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与此同时,人类的教育还要完成一个更重要的工作:回归构建那个知识体系的思维的原有的高维阶段,这是对原先老师在线上教学不得不对包含在知识体系里的高维思维进行降维的回归,这个回归需要在多次(三次或五次)的完成课后作业:通过对随堂练习所掌握的那些知识点的还原过程来完成。之前总有学生留言说看视频看知识点都懂都会,一做计算分录题就蒙圈。我尝试利用课后作业环节,在每一章学习结束时都精心设计3-5个综合题目,尽量涵盖本章的大部分知识点,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课后作业-综合题
三、温故知新
这些天线上教学的实践中,我发现,学习通签到完成后直接进入本节课的知识点学习,效果不佳。一定要在上新课前利用3-5分钟回顾上节课的知识点。我们在上新课前复习上节课内容时,不仅带领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回忆,更是检查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时是否完成了对碎片化知识点的结构化还原(这就是第二天要交作业的意义,我们老师要检查这个结果然后在下堂课巩固这个成果)。而课堂复习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带领学生们回归到上节课的那个知识体系里包含的高阶思维(即比学生们的思维高一级的思维模式),并用这个思维模式作为镜子“唤醒”学生们本来就有的、但是沉睡的思维潜能,这或许就是苏格拉底说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温故知新之前情回顾
从古希腊的“智者”的“职业化”到雅典学园、岳麓书院、巴黎大学等批量化教育的兴起;从甲骨文、竹简、羊皮卷到活版印刷术,再到汉字的激光排版,人类知识传播方式和工具的变革都是以促进全人类的思维觉醒为红线的,这是一幅多么令人震撼呵感动的历史图景啊。而今天,线上教育(学习通、慕课和直播)的加速发展也是人类自我唤醒历程中的一个新阶段,作为老师,我们要从人类教育的本质来认识“线上教育”的真正意义和作用,用包含“慕课”的课前预习完成传统教育里“课堂教学”的任务,用“线上直播”帮助学生们完成还原结构化的知识和回归原有思维维度的任务,而课后作业则转变为“承前启后”的“科研项目训练”(包括巩固“知识体系”和“高阶思维”及其运用)。
这次的“线上教学热潮”不是“停课不停学”的传统教育的替代方式,而是一场伟大的变革,要求我们老师不断反思和总结、不断交流和借鉴,把还原结构化知识和回归原有的高维思维作为重点,这样才配得上这个伟大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