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下午三点,在学院及教研室的统一安排下,公共管理教研室全体教师相约2号教学楼503教室,召开了本学期第一次线下教学例会。会议由公共管理教研室主任谢晓军老师主持。
谢老师首先通报了上周论文中期检查情况,并组织教师们就学生论文反映的共性问题及特殊学生的疑难问题等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讨论。谢老师提到,当前学生论文主要是案例研究型的定性论文,比如以某个地方为例来研究环保政策执行、乡村治理等问题,研究内容紧跟当前研究热点,并且紧密结合实际,有相当比例的学生以我集团为例进行调查研究,从当前来看,论文完成情况较好。但是在中期检查中也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比如论文中所选择的理论过多且不恰当,而且后续写作中并未运用理论对案例进行充分分析,理论与实际相脱节;论文中问题与原因部分混乱不清、逻辑性不强;论文语言不精炼、学术性不强……这些共性问题反映了学生日常对相关研究领域的核心文献查阅较少,对相关理论的内涵未能真正掌握。谢老师还提到,为避免之后出现类似问题,建议老师们通过多种方式,督促大一到大三的学生多多查阅相关论文、阅读核心文献,培养学术意识与能力,为大四论文写作打好基础。
接下来,赵越老师结合自己所教授的课程,进行了线上教学经验分享。赵老师认为,疫情期间的线上上课,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考验。为保证线上上课质量,教师应灵活借助在线平台,合理运用线上资源。对于上课平台而言,可以借助腾讯会议、学习通、微信群等平台进行线上教学,在腾讯会议上进行课中引导与交流互动,并组织学生观看学习通相关视频、完成相关章节测验与签到等,这样便于提高学生在线上课堂中的活跃度,及时了解学生上课情况,保证上课质量。而对于线上资源而言,应在充分考虑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的前提下,选取网上优质教学资源,比如对于其所教授的《公共项目管理》课程而言,可以充分借助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中的相关案例,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公共项目管理知识在实际案例中的运用,并引发学生的思考,拓宽学生的视野。
会议的最后,赵越老师还简单分享了余华《活着》的读书心得。故事的主人公是徐福贵,他历经沧桑、饱含风霜,一生中先后经历了青年丧父、家境败落、抓壮丁、战争、丧子、丧女、丧妻、女婿意外死亡、外孙意外死亡等备受打击的事,最终只有老牛和他苟延残喘地活着,福贵被人生夺去了一切,但他并没有被毁灭,而是坚强地活着。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生活实属不易,而生命之所以生生不息,就是因为人的坚强勇敢与巨大承受力。这本书启示我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比如当前遭受疫情侵袭的时候,要用顽强的意志力、不屈不挠的精神与乐观向上的态度来武装自己、战胜困难。“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